为进一步加强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切实维护基层人民群众利益,确保基层党员干部清正廉洁履职尽责,近日,澄城县纪委严格执行、认真落实村级干部“述责述廉评议”制度,通过“三明确三联动三举措”,积极做好本年度村级党支部书记、监委会主任向镇级纪委述责述廉评议工作。
坚持“三个明确”,细化述责述廉要求,实现事项“全覆盖”。明确牵头单位。各镇(街道)纪(工)委在县纪委的统一指导下,牵头组织实施辖区内村级述责述廉评议工作。辖区内所属村(社区)党组织书记、监委会主任每三年至少开展一次该项工作,综合评议结果分为优秀、良好、一般、较差4个等次。明确对象和评议人员。述责述廉对象由各镇(街道)党(工)委确定,于大会召开前一周书面通知述责述廉对象本人及其所在村(社区),并进行公示。参会人员为述责述廉对象所在村“三委会”全体干部,所在村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代表、村(居)民代表。参加测评和评议人员为述责述廉对象所在村“三委会”全体干部、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村民代表。明确内容。村(社区)党组织书记对“两学习一执行一实施一公开”(即学习贯彻落实党风廉政建设工作和《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农村基层干部廉洁履行职责若干规定(试行)》情况;退耕还林、扶贫帮扶、危房改造、低保办理等政策执行情况;农田水利、乡村道路、人畜饮水等基础设施及民生项目工程实施情况;党务村务财务公开情况)和执行廉洁自律规定进行报告;监委会(居监会)主任对“一学习四监督”(即学习贯彻落实《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和《农村基层干部廉洁履行职责若干规定(试行)》情况,对村级财务、惠农政策,村级重大事项,村干部婚丧喜庆等重大事项办理,党务村务财务公开等情况的进行监督)和执行廉洁自律规定进行报告。
坚持“三环联动”,规范述责述廉程序,实现过程“全纪实”。坚持会前“访廉、审廉”。召开村级“述责述廉评议”会议前,由镇(街道)纪(工)委组织,采取入户走访、查阅资料、召开座谈会等形式,广泛收集意见建议,即访廉;对述责述廉对象工作报告评议审核,即审廉。坚持会中“问廉、测廉”。述廉之后,由参会人员对报告中存在的突出问题、疑点问题和群众关心关注的问题进行质询和询问,述责述廉对象现场答问,即问廉;问廉之后,组织所有参会人员对述责述廉对象的履责情况和执行廉洁自律规定情况分别作出评定,即测廉。坚持会后“馈廉、督廉”。述责述廉大会后,针对述责述廉对象测评结果及收集到的意见建议,经镇(街道)纪(工)委初审、镇(街道)党(工)委审定后,以书面形式向述责述廉对象予以反馈,并报县纪委备案,即馈廉;审核整改方案后,镇(街道)纪(工)委组织人员进村进行督促整改,检查整改情况,即督廉。
坚持“三措并举”,强化述责述廉监督,实现效果“全提升”。聚焦监督首责。紧盯村级“述责述廉评议”反馈问题及意见建议整改,强化日常监督。综合研判,把在村级“述责述廉评议”中问题突出的村(社区)党组织,纳入县委巡察重点对象,全面进行“政治体检”,做实村级述责述廉“后半篇文章”。精准运用“四种形态”。对村级“述责述廉评议”中发现村干部苗头性、倾向性、一般性问题,由镇纪委运用“两谈一会”(提醒谈话为主、组织约谈跟进,辅之以民主生活会检验整改”的“两谈一会”模式)进行处理,实现红脸出汗、咬耳扯袖常态化。对群众意见较大,有违纪违法问题的,由县纪委牵头严肃问责,达到惩治“极少数”、保护“大多数”效果。强化结果运用。把村级“述责述廉评议”工作纳入县对镇、镇对村(社区)年度党风廉政建设目标责任考核之中,把评议结果作为该村(社区)及村干部本人年度考核和评优评先重要依据。聚焦村级“述责述廉评议”反映村干部监督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建立“两谈一会”、特约监察员工作制度,实现抓早抓小,规范权力运用,推进建章立制,实现标本兼治。(杨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