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县纪委全会精神,强化政治监督,保障制度执行,不断增强“两个维护”的自觉性坚定性,发挥纪委监委专责监督作用,加强对权力运行制约监督。澄城县纪委监委牢牢抓住监督这一基本职责、第一职责,坚持以政治监督为引领,驱动日常监督全覆盖,做到精准监督,真正把监督职责做实做细。
“要建立常态化机制,从细微处入手,从实处发力,切实将政治监督、日常监督落实落细。”县纪委监委主要负责人说道。澄城县纪委监委出台《关于做实政治监督和日常监督的安排意见》《关于加强对“一把手”和领导班子监督的实施办法》,围绕监督什么、如何监督等问题,明确监督对象、监督内容、监督方式等,对各级各部门“一把手”和领导班子成员及村(社区)党组织主要负责人提出具体要求,设计“6+6”项内容,以“清单+台账”形式推进实施,力争把政治监督和日常监督做细、做实、做深、做精。
同时,不断丰富监督手段。在会议监督、谈话监督、审计监督、专项监督、信访监督、派驻监督等基础上,又积极探索开展实时监督、动态监管、过程监督,建立班子成员包联监督“1个纪检监察室+2个镇(街)纪(工)委+2个派驻纪检监察组”工作机制,分管室部配合,对照“6+6”监督内容,每次选取1个联系单位,每月至少监督检查4次,以“面对面谈话”的形式对联系单位主要负责人履行“四个亲自”和班子成员落实“一岗双责”提出要求,督促各级各部门进一步夯实主体责任,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监督工作格局。
把监督工作放在首要位置,推进近距离、常态化监督,精准实施“四种形态”,特别是督促党委(党组)及早发现苗头性、倾向性问题,用好“第一种形态”,制定“明白册”,画出“路线图”,促进主体责任、监督责任贯通联动、一体落实。聚焦作风监督,坚持风腐一体纠治,贯通运用“节点监督”机制,明确“十项纪律”要求,从日常上下班纪律、会风会纪等抓起,做到严纪律强作风。聚焦“六个专项治理”、惠民惠农财政补贴资金“一卡通”、粮食购销、涉水领域等专项工作进行监督,督促职能部门夯实主体责任。盯紧“小微权力”运行,着力查处发生在群众身边的腐败问题和不正之风,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
“要不断完善监督体系,握指成拳,形成合力,真正将制度效能转化为治理效能”。澄城县纪委监委统筹推进纪律、监察、派驻和巡察“四项监督”。建立党风政风监督室、纪检监察室、派驻(出)机构、镇(街)纪(工)委、巡察机构统一调度、相互配合的监督体系,实现优势互补、效果叠加。强化纪委监委监督的协助引导和推动功能,推动形成统一领导、全面覆盖、权威高效的权力运行制约监督体系,实现监督的内部贯通和外部衔接,增强监督的严肃性、协同性、有效性。建立监督执纪数据综合分析、研判机制,用好纪检监察建议,做实监督执纪“后半篇文章”,推动相关职能部门堵漏洞、补短板、强弱项。今年以来,紧盯重大决策部署落实、疫情防控等累计监督检查194次,检查326个点位,发现问题149个,督促限期整改到位,对“一把手”实施主体责任约谈3人。